首页>正文

到可疑店铺“坐班”,浙江精准打击保健品欺诈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时间: 2019-01-19

  近年来,我国保健品市场欺诈和虚假宣传等乱象频现,尤其是针对老年群体“温情营销”“养生讲座”等会议营销手段,以“洗脑”方式让消费者受骗上当、过度消费甚至贻误治疗,让百姓深恶痛绝。

  国家九部委联合部署开展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行动一年多来,记者在浙江调研发现,当地针对会议营销等保健品市场不法行为采取精准打击、打防结合,已逐步形成打击非法保健品社会共治局面,部分地区实现保健品非法营销“清零”。

  蹲点监管,精准打击让保健品非法营销无处遁形

  每天一早,浙江温州鹿城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林艳就身着制服来到几家保健品店“坐班”,一待就是一天。“监管人员每天到保健品店‘上班’,店主看到穿制服的就不敢虚假宣传推销了。”她表示,保健品店往往是非法营销活动组织、交易的据点,蹲点监管能第一时间发现欺诈活动。店面租金成本高,有问题的店铺一般耗不过两个月。

  对于近年来高发的以养生讲座等名义组织的会议营销,当地与宾馆酒店建立共防共控机制,在会议室统一安装高清录像监控设备,对可疑保健品营销实时动态监管,实现了非法保健品营销的预警与取证。

  “保健品欺诈营销时间地点多变,发现难、取证难。对付‘妖怪’只能用非常规的方法,到可疑人员的店铺‘坐班’、在所有酒店会议室安装摄像头,让不法行为无处遁形。”温州鹿城区市场监管局局长卢更生介绍,该辖区内156家涉嫌保健食品欺诈与虚假宣传的经营户已完成“清零”,对68起欺诈和虚假宣传案件立案查处,罚没款达836.18万元,当地保健品违法会议营销活动基本销声匿迹。

  目前,浙江温州、金华、杭州、湖州、丽水等多地均对保健品会议营销做出明确规范,多措并举根除违法会议营销“土壤”。例如,长兴县试点推行保健品会议营销登记制度,对活动流程、产品、推介内容进行事前审查,遏制虚假宣传。遂昌县落实“保健品会议营销单位100天无理由退货”举措,避免老年消费群体盲目、过度消费保健品,维护其合法权益。

  记者从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获悉,浙江多地严厉打击会议营销等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已取得积极成效,一年多来全省共立案查处违法违规案件4600余起,其中立案查处7起利用广播电视报读者俱乐部名义虚假宣传销售保健食品案,台州黄岩侦破涉案金额16亿元的非法制售降糖类保健食品案等大案要案,有效震慑了保健品欺诈。

  以“补脑”反“洗脑” 社会共治防范保健品骗局

  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问题屡禁不止,症结何在?专家指出,一方面保健品非法营销活动隐蔽、取证难,高额利益诱使违法者铤而走险。

  另一方面,不法分子利用老年群体注重健康、空巢孤独、科学素养低等特点,以关怀、养生之名持续打“温情牌”嘘寒问暖,辅以粮油蔬果等礼品,忽悠老人。“除了坚持不懈地‘打’,更要提升老年人‘防’的能力,用‘补脑’对抗‘洗脑’。”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人表示。

  针对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的违法行为具有反复性的特点,浙江坚持“打防结合”,充分发挥社会基层组织、老年工作机构社会共治的作用,在加大科普宣传、精准“反洗脑”上下功夫。

  根据浙江监管人员卧底非法保健品会议营销公司数月、一举查获涉案人员1200余人的真实案件制作的微电影《较量》,部署在全省老年活动中心“全覆盖”放映,并推广到有放映条件的药店、农村家宴中心等广泛传播。

  假借公益欺骗型、冒充专家恐吓型、免费旅游陷阱型……浙江从全省查处的保健食品欺诈典型案件提炼出“十大骗术”,将案例、行骗套路、危害性以通俗易懂的卡通形式呈现,揭露欺诈行径。

  “没有声明‘本品不能替代药物’的肯定有猫腻,声称能预防治疗疾病的也是忽悠……”在宁波,由380名退休老人组成的保健品反欺诈“银龄志愿者”,广泛在老年群体中宣讲防范常识,到保健品会议营销现场搜集线索,织起打击非法保健品的监控网。在杭州,中小学生发放200万封“致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一封信”,详述保健品骗局,架起与老年人沟通的桥梁,用家庭的温暖宣传防骗知识。

  据悉,2018年浙江组织全省11个市和89个县(市、区)联动举办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百场”宣传活动,参与活动人数达30万,发放防骗指南等科普宣传材料50万余份,起到了积极的警示宣传效果。

  完善法制环境根治保健品非法营销

  多部门联合开展的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行动一年多来取得积极成效,但基层监管人士坦言,要根治保健品非法营销,尚存在机制性局限。

  一方面,保健食品行业准入门槛低,缺乏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审批长期处于“只进不退”状态。由于审批相对简单,大量非专业化企业涌入保健食品行业,相关标准和工艺规范又滞后于行业发展,导致行业监管权责不清,严重影响市场规范。另一方面,我国保健食品相关法律法规更新慢、适用范围不明确,给主管部门执法带来困扰。如《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于2009年开始修订,但距今已近十年仍未出台,一些文件征求意见多年却未正式落地。业界呼吁,完善保健食品法制环境,促进市场健康发展刻不容缓。

  第一,完善保健食品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现行法律法规对于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中标识不符合规定、擅自扩大适宜人群范围等问题未进行明确规定,具体执法存在阻碍。建议以《食品安全法》为基础,围绕保健品行业特点建立符合市场规范及监管需求的保健食品法律法规体系,实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反必究。

  第二,提高注册审批门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一方面从源头上把好关,建立科学的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在注册审批阶段将问题保健品拒之门外。另一方面市场监管部门要建立长效监管机制,进行定期质量追踪,在常态化动态监管中确保保健食品质量安全。

  第三,规范营销方式,促进社会共治。针对当前保健品市场以讲座形式虚假宣传等会议营销乱象,应落实营销方式、推广内容的备案审查机制,遏制营销活动中超出备案范围的夸大宣传。同时要强化基层监管队伍建设,完善技术支撑体系,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监督。(记者吕昂 屈凌燕)

责任编辑: 芮静
030020040100000000000000011100001210042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