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着力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网上传播

来源: 求是网时间: 2018-08-16

【理论新视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忠实记录下每一个国家走过的足迹,也给每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近年来,一股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潮沉渣泛起,打着“反思”、“重读”、“颠覆”的旗号歪曲和丑化党史、军史和国史,给人们带来思想上的混乱和价值上的误导,这种现象在网络空间的传播尤为频繁,值得高度警惕。

  作为多种思潮涌动、多元话语博弈的意见市场,网络空间中的历史虚无主义不以系统化、理论化的姿态呈现,而是暗藏于碎片化的网络话语、喧嚣于网络舆论之中,以“时尚”、“好玩”、“超酷”的网络文化面貌出现,其呈现方式林林总总、变化多端,最惯用的两种手法就“反思历史”和“恶搞历史”。所谓“反思历史”,就是假借客观、冷静的科学常识名义,质疑诸如邱少云、毛岸英等英雄人物及其历史事件的真实性;伪造持不同说法人士的“回忆录”、“真话”和“独白”,随意剪辑只言片语的历史图像来冲击主流意识;以“揭露历史真相”的名义来“重构历史”,满足网民的窥视心理、猎奇心理等。所谓“恶搞历史”,就是一种以戏虐、解构、嘲讽为主要手法的新网络思潮。近年来,一些段子手把 “恶搞”手法对准严肃的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热衷于颠覆重大历史事实、调侃红色经典和丑化英雄人物等等。例如《沙家浜》中的阿庆嫂、《红色娘子军》中的吴琼花与洪常青、《林海雪原》中的杨子荣等经典人物形象被抹黑和扭曲;董存瑞炸碉堡、黄继光堵枪眼、雷锋做好事等历史事件被肆意颠倒、拼接、粘贴,成为搞笑、嘲讽的对象。“反思历史”也好,“恶搞历史”也罢,都是在网络舆论中诋毁英雄人物、解构历史意识,其最终目标则是“诋毁历史”、“丑化现实”,进而否定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其强烈的政治性和现实干预性。

  网络空间中历史虚无主义的广泛传播有诸多原因。一是现实生活中滋长历史虚无主义的土壤短期内难以彻底清除。历史虚无主义在现实生活中遭到批判和抵制,于是就在虚拟网络空间中乔装打扮,改头换面,伺机俘获具体议题和机会反复发酵。二是在资本逻辑驱动下,一些网络大V、段子手和自媒体从业者把煽动、蛊惑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争夺网民眼球、进而名利双收的策略和手段,这就为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推波助澜。三是网络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难辨真假的信息汪洋,带来了去中心化、隐蔽性强、过度曲解的舆论环境,尤其是形成了网络时代“情绪比事实重要”、“观点正确比历史真相重要”的舆论风气,助长了历史虚无主义的暗流。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在网络空间的传播,需要多元主体的精诚合作、齐心协力。从党和政府层面来说,要牢牢把控意识形态话语权,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整合力,以生活化、形象化、网络化的方式,加大对历史事件、英雄人物的宣传推广力度;同时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正能量,及时发现问题主动出击,追踪新的热点解疑释惑,以权威性的观点、及时性的信息、旗帜鲜明的态度回应社会热点,引导网络舆论。同时,要进一步扎紧监管的制度笼子,明确法律责任,对于那些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的极个别媒体,对那些以唱反调为市场卖点的企业,要划定行为边界,按照规定进行相应处罚。从网络媒体相关企业和从业者层面来说,要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强化信息传播的社会责任感,自觉遵守监管举措。从网民的主体层面来说,要增强责任意识和国家历史荣誉感,弘扬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提升媒介素养,抵制错误言论,共同维护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的网络空间,共同建设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家园。(刘小龙 广东药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时代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风险评估及其防范”的阶段性成果。)

  

  ·打击网络谣言 维护网络晴空

责任编辑: 张智萍
030020040100000000000000011100001299339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