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拼刺刀根本不存在?大错特错!“刺刀见红”精神永不过时!

来源: 中国历史研究院官方微博发布时间: 2020-12-17 14:54:33

近日,网上出现了一些 “刺刀是用来瞄准的”、

“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没听说过有拼刺刀的”、

“根本不存在战场上拼刺刀的说法”

等等无稽之谈。

 

历史真相却是,

“刺刀见红”一直是我军的战斗精神所在。

中国军人正是凭着这种

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的血性豪气,

创造了一个个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以劣胜优的战争奇迹!

八路抗日:刺刀拼出的威名,用牙咬断日军咽喉!

  “一个年轻的战士,被日军刺中腹部之后,顶着刺刀扑了上去!在咬断了敌人的喉咙后,与敌人同归于尽......

  打红了眼的战士们倒下一个,又扑上去一个。硝烟过后,从战斗中回过神来的年轻战士们,流下了眼泪,那些在战斗中倒下的战友,和他们一样,看上去是如此的年轻......”

  这是“白刃格斗英雄连”的故事,他们一举打破日军在拼刺刀方面不可战胜的神话!

  单从"白刃格斗"这个词汇,就能感受到这面战旗诞生时的惨烈和悲壮,她忠实地记录了革命先烈与敌人刺刀见红的浴血奋战,见证了中国军人在狭路相逢时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1940年,百团大战打响!作为一支刚刚组建不久的年轻部队,“白刃格斗英雄连”前身所在的决死1纵队25团,承担了其中破袭山西寿阳境内马首车站的重任。

  当时的日军派重兵在马首车站和龙化山扎下据点,25团将指挥部设在发行车站东侧不远的大落坡村。除了派3营8连留守团部外,其余作战部队在团长和政委的率领下,全部参与到了前线的战斗中。

  战斗发起的第二天,8月21日一大早,团部的炊事员像往常一样挑着木桶, 朝村东边的水井走去。突然 ,他发现村外的深沟底,有一群黄色的影子正在向村子这边移动。他猛地意识到那些黄色的影子就是日军,随后飞快地跑回了团部,向团参谋长李懋之报告了情况。

  李懋之感到此事关系重大,立即命令前线袭扰据点的部队,派一部分兵力紧急支援大落坡村。又召集当时在大落坡村所有可以作战的人员,决定要不惜一切代价,消灭这股日军。

  当时,村子里只有百余名负责警备任务的8连战士和一些机关后勤人员。如果日军这时攻进村里,后果将不堪设想。于是,能否将这股日军挡在村外,就成为了这场战斗的关键。

  此时,8连连长任尚琮已经率领1排和3排的部分战士,迅速占领了村东北的高地。同时,2排则沿着进村的道路直扑日军,战士们边跑边上刺刀,刚出村口,就迎面碰上了试图进村的日军部队,随即把他们堵在了村口。日军见偷袭不成,马上命令部队依仗火力优势,开始强攻!

  很快,日军的火力优势凸显出来,呼啸的机枪子弹暴雨般倾泻在8连的阵地上。看到8连被火力压制住了,日军随即向高地发起了冲锋。这时阵地上的战士们将所有手榴弹向高地下面抛去,一连串猛烈的爆炸迟滞了冲锋的日军。

  同时,村东的2排也从侧面对日军不断发动冲击。日军见进攻无果,又受到两面夹击,无奈之下,撤进了村东北的一片高粱地里。由于当时正是八月,田里长满了的高粱,这正好为日军提供了掩护,为了防止日军迂回,2排战士们紧追其后,也冲进了高粱地里。

  就在这时,庄稼地里的高粱突然开始剧烈摇晃起来,传出了日军的吼叫。8连2排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与敌人展开了肉搏。混战中,2排长毛占绪在击杀数名日军后,早已是遍体鳞伤,体力不支。

  危急关头,8连连长任尚琮当即下令,留下只剩余一个班的3排打掩护,其余所有战士上刺刀,与日军进行最后的决战。

  决战的号角吹响了。一时间,呐喊声响彻在8连的阵地上,年轻的战士们跃出阵地,端着刺刀冲向日军。顷刻间,8连的战士与日军厮杀成一团,喊杀声、刺刀的撞击声和伴随而来的痛苦惨叫声混杂在一起,回荡在山谷之中。

  战士们的刺刀捅弯了就用枪托砸,枪托砸碎了就用小锹砍,小锹砍断了就用牙齿咬。打红了眼的战士们倒下一个,又扑上去一个。有一个年轻的战士,被日军刺中腹部之后,顶着刺刀扑了上去,在咬断了敌人的喉咙后,与敌人同归于尽......

  日军被8连战士们勇猛的气势震慑住了。同时,25团从前线回援的部队也抵达大落坡,对日军渐渐形成了包围的态势。这时,残存的日军士兵见大势已去,开始向东溃逃。

  这次反偷袭战历经一个小时,其中残酷的白刃战就占了半个多小时, 百余人的8连以伤亡30多人的代价,歼灭了包括小队长在内的40多个日军。大落坡一战,挫败了日军打乱八路军部署的企图,打破了中国军人拼刺刀拼不过日军的传言,打出了战胜日军的信心,打出了中国军人的血性。

  随后,8连的战斗事迹不胫而走,129师师长刘伯承、政委邓小平通电表彰,并授予8连“英勇顽强”锦旗一面。百团大战结束后,八路军总部授予8连“白刃格斗英雄连”称号。

1941年后,日军在华北推行碉堡战术和囚笼战术,以据点及交通线分割抗日根据地。大小据点的日伪军不时组织拉网式的大扫荡,八路军活动空间被极大压缩,缴获更加不易。此后八路军的兵工厂便以生产和复装弹药为主了,同时大量制造手榴弹和地雷。

▲日军的火力配置强了八路军太多太多

日军的火力配置强了八路军太多太多

  在战术方面强化拼刺能力,尽量以短促、突然的作战方式结束战斗。这样的战斗规模不会很大,但却是战士们一枪一刀拼出来的。

  当时八路军有条规矩:

  每打完三发排枪,就要上刺刀发起冲锋,尽量近战来消灭日军获取缴获的弹药,用生命来填补弹药的缺口,因而被日军形象地称之为“三枪八路”。所谓的“三枪八路”就是,排枪过后必是冲锋,有种就来拼刺刀!

  由于化整为零的关系,很多高级干部身边都不会带很多人,参与这样的小战斗也是常态。在全面抗战时期,八路军团级以上干部牺牲达728人,占到了八路军牺牲人员的0.6%。也就是说每牺牲不到200名八路军中,就有一位团级以上干部。

  先辈们在那样极端的环境下依旧靠拼刺刀坚持了下来,这份勇气将是所有爱国的中国人永远的财富。

解放战争:刺刀见血战必胜

  武警某部机动第九支队“英雄八连”,于1939年春诞生,先后参加了孟良崮、淮海、渡江、鹿栖岛和解放温州、抗美援朝、对越反击战等战役战斗120多次。

1965年9月28日被国防部授予“英雄八连”荣誉称号

1965年9月28日被国防部授予“英雄八连”荣誉称号

  在“英雄八连”,那把“英雄刺刀”依然锋芒耀眼,“刺刀见红”的精气神早已融入一代代八连人的钢筋铁骨,引领着他们在一次次奋勇拼杀中亮剑出鞘。

△八连在战场上与敌人搏斗

八连在战场上与敌人搏斗

  1948年11月16日,在淮海战役王塘阻击战中,“英雄八连”官兵在时任连长张春礼的指挥下,同敌人展开殊死搏斗。  

王塘战斗油画

王塘战斗油画

  在张春礼身体多处负伤,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带领全连仅存的6名战士用刺刀与敌展开肉搏,击退敌人的多次进攻,配合后续部队歼敌,直到战斗胜利。

刺刀照片

刺刀照片

抗美援朝志愿军战神!浑身血污,刺刀捅弯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有位勇敢的战士,仅凭一把刺弯的刺刀,就吓得7名美军下跪投降!这位战士,就是崔建国。  

  崔建国,志愿军第十五军第四十四师第一三0团第九连排长。在第五次战役向大水洞穿插作战中,他们排是尖刀排。

  他带领战士们十分钟内连克4个地堡,全歼守敌1个排,为主力部队打开通路。在继续插进中遭到敌人反扑,连长牺牲,他代理连长指挥。当子弹打光时,他跳出工事,带领战士与敌展开白刃格斗。他一连刺死6个敌人,吓得其他敌人举手投降。因而荣立特等功,获一级英雄称号。

  崔建国是一个优秀的指挥员,也是一个勇猛非凡的斗士。在反击战发起以前,他带领着战士们学习战术和技术,因为操劳过度而吐了血。上级要他休养几天,他拒绝说:“亲眼看到朝鲜人民所受的灾难,想想祖国所受的威胁,我怎么能够因为这一点小病就下去休养呢?”

  反击战开始以后,崔建国几经要求,担任了攻取加里山七五二高地的突击队任务。崔建国把全排分成四个小组,像四把尖刀一样直插高地前沿小山头上的四个地堡,迅速将地堡中的十八个美国兵全部打死。接着他又将队伍分成两路,攻击第二个高约二百公尺的山头,山头守敌望风而逃。只五分钟功夫,高地就被占领。来不及逃的三个美国兵,被崔建国的一颗手榴弹炸死了。高地前沿的两次战斗只十分钟就结束了。第二排迅速地掩护主力攻占了七五二高地。

  志愿军主力继续插向美军第三十八团团部所在地大水洞时,二排的勇士们又勇猛地插到通往洪川的公路上,把敌人的汽车群拦腰截断。敌人为了要拔除这柄插在他背脊上的利剑,就发起了集团冲锋。在这短兵相接的战斗中,志愿军勇士们充分发挥了轻火器的威力,敌人应着枪声一片片地倒下去。崔建国大声鼓励他的战友们说:“猛打!同志们,这是多么好的目标呀!一颗子弹可以穿倒他两三个!”

  他端着自动枪用点发接连打了十多分钟。

  子弹打光了,他双手拿起刚缴来的两支自动卡宾枪同时发射,打完子弹以后又换上一挺机关枪打。

  敌人为了要逃脱全部被歼的命运,不顾惨重伤亡,依旧拚死反扑,在阵地上展开了白刃肉搏战。崔建国拿起一支上了刺刀的卡宾枪跳出工事,对准最前面的一个美国兵刺过去,穿透了这个家伙的胸膛。他拔出刺刀又接连刺死了五个美国兵,把刺刀都刺弯了。敌人的污血溅得他一身;他自己手上、腿上也负了伤。

  在崔建国的鼓舞之下,他的战友们也表现了无比的英雄气概。弹药手吴银成被一个敌人压在地下,他咬掉了敌人的耳朵,敌人抱着污血淋漓的头逃跑了。机枪射手魏明用圆锹劈碎了两个敌人的头。班长申学孔身负四处伤,还和敌人勇猛拼杀。

  这一场惊天动地的肉搏战,吓得美国兵狼狈溃逃。有六个吓软了腿的敌人就在崔建国面前跪了下来。

  第二天夜晚,第二排又接受了攻打大水洞右侧山头的任务,经过了昨夜一整夜猛战的英雄们,被歼敌的雄心鼓舞着,忘却了疲劳,果敢迅速地插向敌阵。勇士们打出一阵手榴弹,敌人就吓跑了,只在山头上留一挺重机枪掩护溃逃。崔建国绕到敌人机枪手背后,一把抓住他蓬乱的长头发,把他从工事里捉了出来,还缴了一挺重机枪。

  在这两夜的战斗中,崔建国一个人打死了二十多个敌人,刺死了六个,捉了七个俘虏;缴了一门化学炮,一挺重机枪,两支卡宾枪和五支自动步枪。在他的卓越指挥下,第二排出色地配合着主力,将美军第三十八团大部歼灭。

在艰苦卓绝的革命历史上,

英勇无畏的中国人民

不断与侵略我们的敌手过招,

即使在武器装备上存在着巨大差距,

但我军始终把“刺刀见红”的

顽强战斗精神发挥到极致,

始终把“视死如归”的

献身精神作为最美勋章。

狭路相逢勇者胜,

短兵相接猛者生,

那些诋毁我军“刺刀见红”精神的流言,

不是怯懦的胆小鬼,

就是满怀恶意的诋毁。

高扬血性之旗,

砥砺斗争之志,

“刺刀见红”精神永传承。

  综合整理自:

  [1]李乐. “刺刀见红”永不过时[N]. 人民武警报,2015-11-07(002).

  [2]隋学军. 刺刀见红永不过时[N]. 人民武警报,2020-10-23(004).

  [3]轻武讲堂:《刺刀见红,是一种战斗精神的境界!》.

  [4]CCTV国家记忆:《揭秘“白刃格斗英雄连” ,战士用牙咬断日军咽喉!》.

  [5]央视军事报道:《走进英雄部队英雄八连:刺刀见血战必胜》.

  [6]八一红旗:《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崔建国》.

责任编辑: 杜畅
030020040100000000000000011100001210934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