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吃蕨菜一定会致癌?

来源: 科普中国时间: 2021-01-19

  网上不少视频和文章在说“别再买蕨菜了,吃了一定致癌”。此言论一出,引发众多吃货界小伙伴的不安。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蕨菜的确具有“致癌性”,其内含有原蕨苷、蕨内酰胺、苯草酸、黄碱醇类化合物等致癌物,起主导作用的是原蕨苷。原蕨苷经过水解后会产生一种致癌性较强的物质“二烯酮类化合物”,原蕨苷属于遗传毒性致癌物,它的摄入会改变DNA等遗传物质,产生致癌作用。

  原蕨苷和其他致癌物质一样,本身存在剂量和致癌效应之间的关联,癌症的发生几率会随着剂量的增大、暴露频率的增加而上升。癌症的发生,通常是多种因素长时间共同作用的结果,除了致癌物的接触剂量和接触频度之外,个体的遗传状况、居住环境、健康状况、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都在癌症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再从“剂量”来看蕨菜的致癌风险。如果将投喂给大鼠并引发恶性肿瘤的“剂量”换算到人体身上,相当于一个人每天吃350g~3.5kg的蕨菜,且要连续吃20年的剂量。并且,蕨菜在经过烹调加工等处理后,致癌物的浓度也会大幅度降低。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蕨菜划分在“2B类致癌物”中,也就是对人类可能致癌的物质,即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该物质对人类有致癌性,但有充分的证据表明该物质对动物有致癌性。

  其中的原蕨苷,致癌性评级更低,为“3类致癌物”,即没有足够证据表明该物质对人类和动物是否有致癌性。因此,吃蕨菜前要将蕨菜用沸水多焯几遍,焯水剩下的水要倒掉,不可饮用,并要尽量避免食用凉拌类蕨菜。

  综上所述,“吃了蕨菜一定致癌”的说法是夸大的说法,一定要科学看待,不可以相信。

责任编辑: 冯栋
030020040100000000000000011100001210985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