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防范虚假新闻的媒体担当

来源: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发布时间: 2021-09-27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互联网时代,自媒体兴起,每一个人都应增强防范虚假信息的意识,媒体更是义不容辞,应采取更有力措施杜绝虚假新闻的网络传播。

  识别虚假信息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信息发布呈现信源的个人化和手段的多元化,媒体把关的失误加大了虚假新闻在网上大肆传播的可能性。如不严加防范,将给社会造成极大危害,甚至引起群众的恐慌与社会秩序的混乱。

  识别虚假新闻,可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宏观上看,要甄别信息是否合法,核实新闻基本要素是否准确。中观上看,要查询原作者身份是否明确,信息选择时是否倾向相关领域专业人士。微观上看,在文章的写作上,高质量的文章语言是专业的、清晰的,而假信息的语言多是可疑的、诱导性的,甚至是侮辱性和冒犯性的。新闻媒体需注重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健全相关制度和完善监督体系等,杜绝虚假新闻出现。新闻媒体应发挥专业优势,一方面,杜绝误传误报,做好新闻“把关人”的角色。另一方面,从专业的眼光辨析信息来源,主动辟谣,帮助大众识别虚假新闻。

  还原新闻真相

  “当真相还在穿鞋的时候,谣言已经跑遍了半个世界。”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虚假新闻的形态、渠道和特征较以往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网络言论主体多样化和匿名性特点使人们更难判断信息的可靠性;数字化使得信息传播速度近乎达到实时;微博、微信等平台使得虚假新闻有了大面积传播的可能。这些问题对新闻媒体还原新闻真相,降低虚假信息带来的影响提出了挑战。

  还原新闻真相,不能只靠新闻媒体单打独斗,还需要管理部门加强治理,权威机构及时发布权威、及时、准确的信息,平台利用技术手段完善信息推荐与搜索机制、精准推送辟谣信息。这些都是拨开迷雾、还原真相的有效手段。

  彰显媒体担当

  社交媒体尤其是短视频的迅速发展,使得人人都成为了信息发布者。但非专业的个人和组织在发布信息时,往往抛开“冗余信息”直抵信息高潮,制造奇观、体现冲突,用猎奇的手段迎合大众,导致大众对所呈现出的新闻事件产生片面化的认知。也正因此,专业的新闻媒体需要直面自媒体时代的挑战,承担媒体应有的社会责任,在大众心中保持影响力和信任感。

  媒体扮演着时代瞭望者、社会守望者的角色,在纷繁复杂、真假难辨的信息丛林中,应该抽丝剥茧、去芜存菁,将真实、客观的信息及时传达给社会公众,在时代洪流中坚守信念,勇于担当。(谢稚)

责任编辑: 贾玉韬
030020040100000000000000011100001211384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