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历史观的哲学思考

来源: “中国历史研究院”微信公众号时间: 2022-07-28

  人类是历史生成性存在,人类文明是历史支撑起来的。如果没有人类历史创造活动成果的积累,我们的生活就不可能达到现在的状态。越是了解历史,越能看得长远;越是理解历史,越能把握现实。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能够让我们走得更加稳健。习近平在许多场合提出,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树立大历史观,以历史思维理解历史、时代和现实问题。在当前纷繁复杂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和理解习近平大历史观的深邃哲学意蕴,保持历史清醒、强化历史自觉、增强历史自信,以历史主动精神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和当代世界发展大势。

  一、大历史观是用具体历史的、客观全面的、联系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发展的科学历史观

  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大历史观?马克思主义的大历史观与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有什么根本的区别呢?习近平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说明》中指出:“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用具体历史的、客观全面的、联系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党的历史。”实际上,我们不仅应该以大历史观看待党的历史,也应该以大历史观看待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当然,当代中国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奋斗的历史,理解党史就是理解当代中国史的一把钥匙。推而广之,我们也应该以大历史观看待全部中国史和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所谓大历史观,从整体世界观上看,就是坚持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理解历史;从根本方法论上看,就是坚持用具体历史的、客观全面的、联系发展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分析和认识历史;从基本价值观上看,就是坚持用人民至上的观点去评价和看待历史;在实践论上,就是要以历史主动精神推动历史发展进步。

  首先,大历史观是透过表面的历史现象——如人们的日常活动和情感、精英人物的政治活动、文化生活中的思想意识和宗教观念等——把握历史本质的观点。历史现象是纷纭复杂的,充满了无数偶然甚至奇特的事情。但是,怎样才能理解历史的本质、把握历史发展的趋势呢?有人将历史视为个别英雄人物或杰出人士的创造性活动的产物,有人将其看作上帝或“神秘旨意”的实现过程,有人把它看作所谓“普遍理性”外化的结果,也有人将其诉诸纯粹的历史偶然性。这些都属于唯心史观,无法从根本上理解历史。唯有唯物史观能够真正把握历史的真谛。马克思说:“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恩格斯晚年也在致博尔吉乌斯的信中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是在既定的、制约着他们的环境中,经济关系不管受到其他关系——政治的和意识形态的——多大影响,归根到底还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它构成一条贯穿始终的、唯一有助于理解的红线。”在马克思主义看来,无论社会发展进程看起来多么杂乱无章,但在本质上无非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历史发展的规律就存在于人类劳动实践能力的提升过程之中。无论是古代的石器、铁器,还是现代工业活动和新科技革命,这些人类的劳动实践才是“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也才是理解历史的关键钥匙。有了唯物史观,我们就能够从本质上理解人类的历史,从整体上把握世界历史的进程。

  其次,大历史观是运用唯物辩证法理解人类历史矛盾运动和发展规律的方法论。恩格斯指出:“我们的历史观首先是进行研究工作的指南,并不是按照黑格尔学派的方式构造体系的杠杆。”它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要求全面研究全部历史,详尽研究各种社会形态存在的条件,并且从历史和社会条件中概括出相应的政治、法律、美学、哲学、宗教等的观点。邓小平指出:“我们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同志历来重视具体的历史条件,重视从研究历史和现状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指导革命。那种否定新的历史条件的观点,就是割断历史,脱离实际,搞形而上学,就是违反辩证法。”根据唯物辩证法,要把握大历史观,一是必须用具体历史的观点来观察社会变化和发展,这就与形而上学的抽象思辨观点区别开来。马克思曾经批评蒲鲁东“完全不理解人类的历史发展”,不仅颠倒了经济范畴与经济发展、社会形式之间的关系,而且只是在“使用普遍理性、上帝等等响亮的字眼”,把经济范畴以及这种颠倒了的关系永恒化、绝对化。他讲道:“人们在发展其生产力时,即在生活时,也发展着一定的相互关系;这些关系的形式必然随着这些生产力的改变和发展而改变。”社会是人们交往活动的产物。随着交往活动的扩大与深入,人们之间的联系范围也会扩大,关联性也会越来越深入。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地域性历史也就越来越转向世界历史。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在新时代,也正是基于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所造成的具体的历史特点,即气候变化和安全等问题已经让人类进入命运与共的状态,习近平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对马克思主义时代观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二是必须用客观全面的观点来思考历史,这就与形而上学的主观片面观点区别开来。马克思主义看问题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而且从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中还可以描绘出这一生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和反响的发展”。对于理解历史而言,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要透彻地理解历史,就要深入研究、比较、鉴别历史矛盾运动进程中的方方面面,从而把握其中蕴含的客观规律。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代”“文景之治”“康乾盛世”以至现在的“改革开放”,以及世界历史上的“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都是这样的大历史观的概念凝结。如果不从这些大概念出发去理解历史,许多发生在这些时代的历史事件就难以被真正认识。三是必须用联系发展的观点来理解历史,这就与形而上学的孤立静止观点区别开来。观察国际国内形势,要从世界历史发展的大势出发,坚持系统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而不是单一孤立地、发展而不是静止地看待历史现象。许多历史学家都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譬如,德国史学家德罗伊森就认为:“现实生活中的任何一点、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件事,都是历史的演变结果;其背景中有无限的牵连。”

  再次,大历史观是坚持以人民至上情怀和历史主动精神推动历史发展进步的观点。鸦片战争以来,在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前所未有的劫难的情况下,为什么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过百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社会繁荣发展的重大成就?原因就在于,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人民是我们力量的不竭源泉。党坚持把人民看作历史的主体,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就是站在历史的正确一面,就能够与历史发展的方向保持一致。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就是自觉践行唯物史观、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历史创造活动的过程。可以说,以唯物史观看待党史,就是正确的党史观。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把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充分爆发出来,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和历史创造精神,正在信心百倍书写着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伟大历史。

  最后,大历史观是尽可能多地占有历史材料,从而系统地看待历史发展的观点。历史是所有历史主体活动的结果,是各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只有把握了各种因素之间的普遍联系,才能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正如恩格斯在给约瑟夫·布洛赫的信中指出的:“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运用大历史观看社会发展,必须尽可能全面地了解历史事实。“在这方面,我们需要人们出大力,这个领域无限广阔,谁肯认真地工作,谁就能做出许多成绩,就能超群出众。”绝对不能用“自己的相当贫乏的历史知识”“尽速构成体系”,那样得到的只能是片面的、被歪曲了的历史。正确的做法是,系统深入地研究各个领域的历史,“下一番功夫去钻研经济学、经济学史、商业史、工业史、农业史和社会形态发展史”。实际上,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要真正认识和理解历史,需要了解的领域更加广泛。只有详尽地占有材料,才能形成总体性观念;而有了总体性观念,反过来也有利于理解分散的材料。就如德罗伊森指出的:“个别的只能在整体中被理解,而整体也只能借着个别的事物来理解。”

  总之,大历史观要求从更长的历史时段去看社会的发展,从更加宏阔的国际视野去看具体的事件,从更加广泛的领域去占有历史材料,以更加宏大的系统观念和全局观念去看待历史和现实,以更有远见的战略性思维去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正确运用大历史观,把握历史发展主题主线、主流本质的价值旨归和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并不是直线发展的,似乎一直朝着美好的方向进步;历史有时候会出现曲折迂回的现象,甚至有时候会出现暂时倒退的情况。

  历史发展的曲折性首先源于人类社会的矛盾运动。正如习近平在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的演讲中指出的:“世界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新旧事物之间的矛盾运动往往会经历反反复复的此消彼长,其过程也往往呈现出否定之否定的节律和循环上升的状态。但是,无论历史如何曲折,其发展的潮流是不可抗拒的。“纵观历史,人类正是在战胜一次次考验中成长、在克服一场场危机中发展。我们要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

  历史发展的曲折性也源于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必然性往往是通过无数的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偶然与必然之间的辩证关系,决定了人类社会发展进程明显具有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二重特性。一方面,人类力求在偶然的、不确定的特殊历史境遇中追寻必然的、确定的发展目标。另一方面,人类对确定的理想目标的追求会遇到外部客观环境和自身主观条件的限制。不过,人类不是被动适应环境和条件变化的,而是有积极主动的一面。人类之所以区别于动物,就在于其自主自觉的活动意识。当人类认识了自然和社会的客观规律,就能够在现实中克服困难,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譬如,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我国的应对方式就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彰显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历史主动精神和历史创造精神。习近平多次表示,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历史发展的曲折性还源于人类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发展过程。人类的实践活动是一个主观意识通过客观活动作用于外部世界的过程。人类的认识本身也有历史性,必须通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并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才能逐渐接近客观真理。在这个过程中,认识的局限性甚至错误,都可能引起历史过程的曲折性。譬如,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又有世纪疫情叠加,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这就需要保持历史清醒,以深厚的历史智慧作为支撑,审慎且灵活地应对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各种不确定性。面对这样的复杂形势,习近平乐观而自信地指出:“不论风吹雨打,人类总是要向前走的。我们要善于从历史长周期比较分析中进行思考,又要善于从细微处洞察事物的变化,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凝聚起战胜困难和挑战的强大力量。”在这里,他的信心就来自“从历史长周期比较分析中”得出的规律和智慧。

  要认识历史发展及其曲折性,这是两点论;但是更要把握历史发展的方向和主流,这是重点论。在历史中,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但是更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才能通过不懈的奋斗实现历史发展的目标。在历史的矛盾运动过程中,新生事物代表着历史发展的前进方向。不论开始多么弱小,也不论经历多少曲折或反复,代表历史正确方向的力量总会壮大起来。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着,无论历史有多少偶然性,其发展的潮流和文明进步的大势是不可抗拒的。马克思主义在看问题时,总是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透过细枝末节看到主干;马克思主义在看历史时,总是透过日常泛起的浪花看到社会发展的主流,透过纷纭复杂的现象看到发展的大方向、大趋势。列宁在《反对抵制》一文中指出:“历史通常都是循着曲折的道路发展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善于重视历史的极其复杂奇特的曲折道路……重视曲折的道路是必要的,但这绝不排斥马克思主义者应该在群众的历史的决定关头善于向群众解释走直接道路的好处,应该善于帮助群众为选择直接的道路而斗争。”这就告诉我们,看待历史发展,不能因某些曲折而忘记主线,不能因某些波动而忘记主流。

  在如何认识我们党的历史方面,习近平为我们树立了典范。他强调:“要坚持正确党史观、树立大历史观,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对待党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失误和曲折,从成功中吸取经验,从失误中吸取教训,不断开辟走向胜利的道路。”在这里,他一方面提醒我们要注意从历史的曲折中吸取教训,让失误成为未来成功之母;另一方面又告诫我们看历史要看主题主线、主流本质,不能以次要问题否定主题、以枝节否定主线、以个别失误否定主流、以个别现象否定本质,重要的是从党奋斗的成功历史中汲取经验、增进智慧。由此可见,唯有树立大历史观,才能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并且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

  三、把大历史观作为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的方法论

  习近平深刻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学习历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总结历史,可以“把握规律、坚定信心、走向未来”。为此,党中央要求,党史学习教育要常态化,要持续进行、不断深化。实际上,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都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正如有的历史学家指出的:“我们对历史的认识,本身也是历史;历史在永无休止地深入钻研自己,并扩展自己的视野。”历史发展永无止境,对历史的认识也就永无止境。

  首先,只有在大的历史和时代背景下,才能理解一个政党的奋斗、一个国家的兴衰、一个民族的复兴。恩格斯曾经指出,“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有历史前提的,现实都是历史的产物。毛泽东指出:“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邓小平也指出:“了解自己的历史很重要。”具体来说,如何理解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呢?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讲道:“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对我们来说,只有坚持大历史观,把五四运动放到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80多年斗争史、中国共产党100年奋斗史中来认识和把握,就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的经济史、政治史、思想史、文化史、社会史等各领域开展研究,总结历史规律,揭示历史趋势,才能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相结合的高度,讲清楚为什么五四运动对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具有如此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讲清楚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能够成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指导思想,讲清楚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担负起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重任,讲清楚为什么社会主义能够在中国落地生根并不断完善发展,从而引导人们以史为鉴、以史为师。

  其次,只有树立大历史观,才能真正把握历史规律,从而为解决现实问题、谋求未来发展,擘画正确且可行的战略规划。毛泽东说过:“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高瞻远瞩地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一百年来,党总是能够在重大历史关头从战略上认识、分析、判断面临的重大历史课题,制定正确的政治战略策略,这是党战胜无数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有力保证。”要在战略上判断准确、谋划科学、赢得主动,就必须坚持大历史观,从波澜壮阔的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并从经验中增加智慧,从教训中提高认识。正如邓小平所说的:“历史上成功的经验是宝贵财富,错误的经验、失败的经验也是宝贵财富。这样来制定方针政策,就能统一全党思想,达到新的团结。这样的基础是最可靠的。”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但是人在其中并不是完全消极的。我们必须发挥历史主动精神,善于抓住历史变革的时机,顺势而为、奋发有为,如此才能不负历史使命。然而,只有通晓了历史发展的规律,才能把握住历史发展的大势。十月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的兴起、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对帝国主义的反抗,就是20世纪初的世界大势。中国共产党从这个世界大势中产生,并且走在了时代前列。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从中华民族抗日救亡运动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大势出发,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带领人民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是我们党顺应社会主义阵营发展壮大和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的时代大潮的结果。此后,我们党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也是基于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和科学判断,从而拉开了改变世界格局的历史大幕。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是有科学的指导思想的政党,并不任由历史盲目地演化,而是通过对历史客观规律的把握,对未来发展进行合理的规划,积极推动历史朝正确的方向前进。正如习近平指出的:“要教育引导全党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

  最后,只有树立大历史观,才能正确认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真正做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一方面,只有坚持大历史观,才能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对待党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失误和曲折,通过思想引导、理论辨析加以正本清源,澄清对某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更加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另一方面,只有坚持大历史观,才能科学把握历史进程和时代大势,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顽强奋斗,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从落后时代、跟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创造人类历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史诗的历史事实。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以自己艰苦奋斗的经历,以几十万英勇党员和几万英勇干部的流血牺牲,在全民族……中间起了伟大的教育作用。”邓小平也指出:“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学习历史,树立大历史观,可以让我们增长智慧、增进团结、增加信心、增强斗志,可以使我们“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反映中华民族的千年巨变,揭示百年中国的人间正道,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唱响昂扬的时代主旋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好思想准备。

  现实是历史的继续,而现实总是面向未来的。我们身处新时代,进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历史时期。历史的目标不是等来的,而是人民历史性活动的结果。伟大的实践活动创造伟大的历史时代,伟大的历史时代造就伟大的人类文明进步。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和理解大历史观的意义,以宏阔的历史视野,审视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在历史自觉的基础上始终保持历史清醒,站在历史正确的方向上,以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迈向新的境界,为人类文明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韩震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责任编辑: 周文婧
030020040100000000000000011100001211671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