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沪不入户,解放大上海的战士们为何露宿街头?
来源: CCTV国家记忆时间: 2023-11-02
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出《关于重行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对各地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版本做了统一规范。自此,“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以“训令”的形式固定下来,成为全军统一的纪律和行为规范。
然而不久后,大别山深处的一声枪响却再次把纪律问题推上了风口浪尖。
刘邓大军铁律治军
1947年10月的一天,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部到达湖北黄冈的总路咀镇时,就发生了一起警卫团副连长赵桂良私拿百姓财物的事件。随即,司令部专门为这件事召开了会议。可如何处理赵桂良的问题,会上意见不一。
陈军 湖北省黄冈市史志研究中心 副主任:有些同志就说赵连长违反纪律是个小事情,搞个纪律处分就可以。邓小平同志听了这个观点以后就严肃批评,认为部队的纪律关系到部队的生存,关系到能不能站稳脚跟的问题,不是个小事情。
当时,中央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已经公布,“三大纪律”第二条就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另外,大别山部队不久前订立的“约法三章”中也明确强调“掠夺财物者枪毙”。刘伯承、邓小平等反复思考认为,虽然赵桂良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但军法不能儿戏,更何况他还担任副连长,于情于理都必须严惩。
温瑞茂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 研究员:我军在纪律方面执行特别严格,特别是群众纪律方面,而且对干部的要求还高于一般的士兵。
许克杰 时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纵队 侦察参谋:拿了点粉条,拿了点老百姓的粮食就枪毙了。不能见了老百姓的东西就拿就用,这件事是教育,更是鞭策。
公判枪决赵桂良一事,不仅使全军震动,更是传遍了四野八乡。解放军把人民的利益摆得如此之高,军纪如此之严,深深震撼了大别山区的百姓。
10月26日,挺进大别山战略行动的关键性一战——高山铺战役打响。当地百姓们组成支前队伍为解放军送干粮、抬伤员,用行动对这支军纪严明、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的军队做出了回应。
张梁森 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政协文史委员会原主任:当时我们蕲春人也都知道这些事,就说共产党的部队就是不同于国民党的部队,处处是为了我们老百姓的,所以他们支持高山铺战斗的热情就很高。
仅仅不到两天,刘邓野战军以伤亡800多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1.2万多人,收获了挺进大别山后的第一场大捷,完成了扎根大别山的壮举。
野战军不能再“野”了
随着解放战争逐步向国民党统治区深入,大小城镇不断迎来解放。部队进入城市后,一系列新问题凸显出来。为了应对革命形势的新变化,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基础上补充新的纪律条例,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1949年5月,在进上海前,由参战部队指战员和接管干部参加的专题整训在江苏丹阳举行。其间,200多种关于上海经济、政治、文化的小册子递到了干部战士们手里。在这些小册子里,对于进入上海后需要注意的细节涉及到了方方面面,甚至就怎么看红绿灯都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来帮助指战员们更好地理解。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入城纪律十二条》、《入城三大公约十项守则》等规定被反复学习。根据城市地狭人稠的特点,陈毅还特别强调“不住民房店铺”,尽力避免影响市民。
1949年5月27日清晨,当上海市民小心翼翼地推开窗户后,眼前的一幕将他们彻底震撼了:马路两边湿漉漉的水泥地上睡满了解放军战士!虽然天还下着雨,有的战士已经被冻得瑟瑟发抖,但没有一个人肯入户打扰市民。
解放军战士严格遵守入城纪律,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赢得了上海市民的好感与爱戴。
从井冈山到陕北,从西柏坡到北京。按照什么样的纪律来管理军队?按照什么样的作风来建设军队?“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用简简单单的几十个字给出了答案。
纪律不仅仅是一支军队的行为规范,更深刻反映着这支队伍的政治理念。近百年峥嵘岁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伴随着人民军队的成长而不断发展完善,成为人民军队区别于一切旧式军队的显著标志,为这支队伍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提供了最坚强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