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改编!经典电影《柳堡的故事》背后的真实爱情故事

来源: CCTV国家记忆时间: 2023-11-14

  “九九那个艳阳天来哟,十八岁的哥哥呀坐在河边。”

  这首至今仍作为经典被传唱的《九九艳阳天》,是1957年上映的电影《柳堡的故事》的插曲。歌曲深入人心的同时,影片中副班长和二妹子纯朴的爱情故事,也给人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很多人都不知道,《柳堡的故事》其实是由真实事件改编而成,这部电影的背后,还有两段美好的爱情故事。

  1945年4月的一天,时任团油印小报《战斗报》的主编胡石言到连队检查通讯、读报工作。天黑时分,二连通讯组长、18岁的副班长徐金成送胡石言返回驻地。路上,两人交谈甚欢,徐金成还向胡石言坦露了自己的“秘密”。

  原来,徐金成在帮助群众劳动时,认识了一个姑娘。尽管两个人连手都不曾拉过,但却十分要好。徐金成把他的心上人称作“长辫子姑娘”。虽然对“长辫子姑娘”心生爱慕,但在国家存亡的重要时刻,徐金成选择暂时放下儿女情长。没过多久,他就跟随部队南下过江。

  在攻打丁蜀山的战斗中,徐金成英勇牺牲。得到消息的胡石言托人到宝应寻找那位“长辫子姑娘”,想要把徐金成牺牲的消息告诉她,但却因为掌握的信息太少,没能找到她。

  胡石言为徐金成的牺牲和他还没来得及发芽的爱情感到惋惜,决定将徐金成与“长辫子姑娘”之间的故事记录下来,让更多的人知道。

  1949年,全国各地区陆续得到解放。在艰苦的随军作战当中,胡石言染上了严重的肺结核,不得不住院治疗。

  在医院里养病的这段时间,让胡石言有足够的时间来创作小说。也正是因为这场病,胡石言遇到了自己的“长辫子姑娘”余金芬。

  余金芬是当时胡石言在上海就医的部队医院的一名护士。对余金芬而言,胡石言是一名特别的“病人”。

  余金芬 胡石言妻子:我们去查房的时候,他总是走到那个窗口去,对着窗子的外面。我们认为他这个人很清高,不愿意跟我们讲话。后来才知道他是怕传染工作人员。

  误会消除之际,也是爱情萌芽之时。然而,两人还没来得及继续发展,胡石言就被转送到南京疗养。如同当初的徐金成一样,胡石言也怕让余金芬白等,两人没有做任何约定就分开了。

  在医院养病期间,胡石言完成了这部以徐金成为原型的小说《柳堡的故事》,并发表在《南京文艺》上。

  小说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某连的副班长李进与柳堡的一位叫二妹子的年轻姑娘产生了纯洁的爱情。李进在几番挣扎之后,决定暂时搁置儿女情长,积极投身于革命斗争的故事。故事的原型徐金成虽然牺牲了,但经过胡石言的创作,主人公李进和二妹子最终重逢了。

  如同小说的圆满结局一样,作者胡石言的爱情也修成了正果。

  与余金芬分开后,胡石言十分割舍不下,几经辗转,他终于联系上了在抗美援朝战场后方工作的余金芬。

  余金芬 胡石言妻子:一直到1952年,他觉得他的病是能够治好的,他就给我写了一封就算求爱的信吧。

  小说《柳堡的故事》发表后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同时得到了当时华东军区领导的高度重视。大家一致认为,这部小说可以改编成为一部电影。

  对于将小说改编为电影的消息,胡石言十分欣喜。他与编剧黄宗江合作,历时两年多,最终完成了《柳堡的故事》的电影剧本。

  1956年,电影《柳堡的故事》的拍摄正式提上日程。电影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新中国第一代女导演王苹担任导演。

  1957年,抒情诗般的电影《柳堡的故事》在全国公映,很快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陶玉玲 电影《柳堡的故事》二妹子扮演者:军爱民,民拥军,这个是永恒的主题。开始完全是属于部队对老乡的同情,他去关心、帮助二妹子,从苦难中把她救出来。但是两个十七八岁的小伙子、小姑娘,在这样互相救护的过程当中产生感情。它是一部非常优美的爱情片。

  二妹子纯情甜美的微笑成为那个时代青春偶像的象征,第一次走上银幕的陶玉玲也成了人人喜爱的明星。

  电影《柳堡的故事》中展现的军民之情和朦胧爱恋,质朴、含蓄而又美好。

  文艺作品从生活中来,作者胡石言多年的军旅生涯以及对战友的细心观察,让他创作出《柳堡的故事》这部具有隽永魅力的时代经典,感动了几代观众!

责任编辑: 闫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