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万敌军重重封锁,命悬一线的中央红军出路在何方?
来源: “CCTV国家记忆"微信公众号时间: 2024-01-10
1933年1月,由于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加上中共临时中央推行冒险主义和关门主义方针,中共临时中央机关难以在上海立足,不得不由上海迁入中央根据地。
在中共临时中央“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指挥下,中央苏区主要缔造者毛泽东已经被剥夺了军事指挥权。仍在红军指挥岗位的周恩来、朱德在决策上也没有多少发言权。
当时,中央苏区的军事行动方针完全由临时中央决定。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年仅24岁,缺乏实际革命斗争的经验,把红军指挥大权完全交给了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奥托·布劳恩,中文名李德。
然而,李德对中国的国情知之甚少。他在指挥上生硬地照搬从苏联学到的阵地战和街垒巷战的经验,给中国革命造成了难以挽回的重大伤害。
01
1934年4月10日,国民党军向广昌发动进攻。战至4月28日,红军遭受重大伤亡,被迫退出广昌。
为了筹划战略转移事宜,博古、李德、周恩来组成三人团,政治上由博古作主,军事上由李德作主,周恩来负责督促军事准备计划的实施。
从1934年9月上旬开始,国民党军加紧向中央苏区的中心区发动进攻。红军虽经顽强抵抗,但仍节节失利。中共临时中央被迫决定于10月实行战略转移。
博古、李德始终坚持中央红军必须沿着红六军团走过的路向西,渡过湘江,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但这一行动意图早已被蒋介石发现,他力图将红军“围歼”于湘江漓水以东地区。
11月25日,中革军委决定中央红军从广西全州、兴安间抢渡湘江。两天后,红一军团第二师顺利渡过湘江。这时,军委纵队已到达文市一带,距离湘江最近的渡口仅160里路,如果轻装前进,一两天内即可到达,但是这段路程竟走了整整四天。
张文杰
军史专家
坛坛罐罐太多,为了带这些东西,又搞了一个几千人的挑担队,所以就造成了行动缓慢。
12月1日白天,敌我双方战斗达到了白热化程度,敌人对红军发动了全线进攻,企图夺回渡口,“歼灭”红军于半渡中。当日17时,中央领导机关和红军大部队终于拼死渡过了湘江。
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已由长征出发时的八万六千余人锐减到三万余人。
02
12月12日凌晨,中央红军机要部门破译了一封敌军密电。密电表明:国民党军已经判明红军位置和意图,调动了五倍于红军的强大兵力在通道以北地区张网以待。
这一天,中央几位负责人在通道县境内召开紧急会议,讨论今后红军的战略方向问题。这是自1932年宁都会议后,毛泽东第一次出现在中央负责人会议上。
在这次会上,李德不顾敌人在前方布下的强大兵力,仍坚持按原定战略方针,立即北出湘西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
这样荒唐的想法,自然遭到了毛泽东的严厉驳斥。
舒健
军史专家
当时,军事上来说绝对是不可能的。因为国民党已经布置了重兵,根本就过不去,所以毛泽东就建议往贵州去。
毛泽东的主张无疑是正确的。首先,可以避免同优势的国民党军决战;其次,可以避强击弱,争取主动;第三,不仅打乱国民党军围追堵截的计划,而且与红四方面军和红二、红六军团形成鼎足之势,有利于红军相互支持。
但是,由于博古、李德的干扰,毛泽东提出的正确主张未能被会议采纳,中央红军仍按原定计划北出湘西,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
会议根据毛泽东的意见,改变了博古、李德原定由通道北上的行军路线,避免了中央红军钻入国民党军布好的口袋,遭受全军覆没的危险。
03
中央红军西进贵州,行动迅猛,1934年12月17日,中央负责人所在的军委纵队进驻黎平。
12月18日,在黎平县城一家叫胡荣顺的店铺内,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讨论中央红军行动方针问题。
黎平会议作出了中央红军战略转兵的重大决策,与会多数同志赞同毛泽东向贵州西北进军的主张,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
1934年12月31日,中央政治局在猴场召开会议,通过了《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决定》,提出首先在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地区,然后向川南创立川黔边新的根据地的战略任务。会议还决定:“关于作战方针,以及作战时间与地点的选择,军委必须在政治局会议上作报告”。
邵维正
党史专家
猴场会议的决定实际上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毛泽东曾经被剥夺的军事指挥权,在猴场会议前后起了变化。毛泽东又重新回到了红军的指挥中心。
就在猴场会议召开的同时,尾追中央红军的国民党中央军四个师正向新老黄平逼近,企图将红军“歼灭”于乌江以东、以南地区。
战机稍纵即逝,中革军委决心在敌军未完成合围之前,迅速抢渡乌江,向敌军力量薄弱的黔北挺进,开创川黔边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