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吃小龙虾引发哈夫病?小概率事件!

来源: 健康报时间: 2024-06-04

健康报

  进入夏季,又到了吃小龙虾的时节。麻辣鲜香的小龙虾因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是当之无愧的“夜宵顶流”。然而,近日有疾控部门提醒,食用小龙虾时要注意预防哈夫病。

  那么,小龙虾与哈夫病有什么关系?小龙虾还能吃吗?

  多种水产品可引发哈夫病

  哈夫病即Haff病,是一种疑团重重的疾病,多指患者食用水产品24小时内出现的不明原因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是由挤压伤、过度劳累、感染、各种代谢性疾病等导致横纹肌细胞被破坏,细胞内物质释放到细胞外液和血液循环中,进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患者的典型症状为肌痛、肌无力、茶色尿,严重者可导致急性肾损伤,甚至危及生命。

  哈夫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为肌肉酸痛并伴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和肌红蛋白升高,部分患者会出现酱油色尿。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个别严重者会出现急性肾衰竭。

  2010年,南京地区发现的食用小龙虾相关的横纹溶解综合征患者,具有与哈夫病相似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表现,因此被医学专家确认为哈夫病。

  研究资料显示,夏季和秋季是哈夫病的高发期,食用淡水鳕鱼、鳗鱼、狗鱼、小龙虾等水产品都有致病可能。需要注意的是,喝酒后也会出现哈夫病。

  事实上,国内外一直在研究小龙虾与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之间的关系,却都没有定论。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小龙虾引发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是小概率事件,我们不必因此“谈虾色变”。

  小龙虾食用有讲究

  小龙虾营养丰富,肉质松软易消化,蛋白质含量高于多数淡水和海水鱼类,100克虾肉中大约含有14.8克蛋白质,并且其氨基酸组成也优于其他肉类,富含人体所必需的多种矿物质。小龙虾脂肪含量低,100克虾肉中仅有3.8克脂肪,而且其脂肪大多是由不饱和脂肪酸组成,为人体所必需。

  小龙虾营养丰富,但食用也有讲究,务必要注意以下几点。

  洗干净 最好购买人工养殖虾,因为野生虾生存环境不确定。买虾时要选择背部红亮干净,腹部白净整齐,虾腮白且干净的小龙虾。清洗时最好剪去前部头壳,顺势挑去胃囊,剪去虾须,用刷子洗净后再去除虾线。

  煮熟 小龙虾体内难免会携带一些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加之小龙虾的壳很厚,如果没煮熟,很容易吃坏肚子。将小龙虾加热到100摄氏度并持续15分钟以上,才能彻底杀死小龙虾体内的寄生虫囊蚴。在外就餐食用小龙虾时,建议选择正规的、卫生条件较好的餐馆。

  适量食用 小龙虾虽味美,但也不宜过量食用。小龙虾属于高蛋白食物,同时也是中等嘌呤含量的食物,每100克小龙虾中嘌呤含量约75毫克,过量食用对血尿酸水平会产生一定影响。尿酸高的人群应该适量吃小龙虾,不要过多食用,以免诱发痛风。

  不吃死虾 虾死了之后,其肉质会腐烂,还容易产生一些有毒物质,诱发肠炎等疾病。死虾的识别其实很简单,死虾炒制之后,其尾部是直的,而活虾炒制后,其尾部是蜷缩的。

  不吃虾头 相比于虾肉,虾头和虾黄更易受到污染,重金属含量可能超标,也更易积聚病菌和寄生虫,因此最好不要食用。另外,小龙虾的肠道(即虾线)往往易聚集重金属,食用前也应清除。

  尽量不同时喝啤酒 夏天的夜晚,小龙虾和啤酒似乎是“天生一对”。但是,两者同时食用会加大痛风的发病风险。同时,餐馆做的小龙虾一般口味偏重,建议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尽量少吃。

  警惕虾壳带来的感染风险 小龙虾的壳坚硬且边缘锋利,剥壳时若方法不当或用力过猛,容易弄伤手指。一旦细菌侵入伤口就可能引发感染。因此,在享受美食时,大家应该学会正确的剥壳方法,避免受伤。万一不小心在剥壳时受伤,应立即用流动水冲洗伤口并消毒,涂抹抗生素药膏后包扎。若出现红肿、疼痛等感染症状,务必及时就医,以免病情恶化。

责任编辑: 贾玉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