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不避难,义不逃责”

来源: 解放军报时间: 2025-08-01

  ●无论什么时候,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有利于事业发展的事,就大胆地干、坚决地干;该担的责,就要挺身而出、迎难而上,冒着风险也要担

  “事不避难,义不逃责”,意思是面对艰险,合乎道义就不畏惧,要当仁不让地担负起责任。其中体现的强烈担当精神,值得倡导。党员干部应当树立这样一种信念——无论什么时候,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有利于事业发展的事,就大胆地干、坚决地干;该担的责,就要挺身而出、迎难而上,冒着风险也要担。这样才能不辱使命,有所作为。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关键时刻,在大事难事面前,能否挺身而出、敢担重任,是衡量一名党员干部党性是否坚强的重要标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备战打仗任务艰巨繁重,更需要军队党员干部做到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勇于担苦担难担重担险,在迎难而上中体现担当。无论是训练中的险难课目,还是工作中的棘手问题,或是部队建设中的短板弱项,都要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魄力闯关夺隘、攻坚克难。

  战胜困难、担起责任,从来不是靠匹夫之勇,而是要以过硬能力素质作支撑。电视剧《亮剑》中的李云龙,在战场上为什么能够啃下一块块“硬骨头”?除了他有敢于亮剑的勇气外,更重要的是他还具备善于亮剑的军事才能。正是他别出心裁的作战思路、高人一筹的指挥能力,有力支撑起了其逢敌亮剑的果敢担当。这启示我们,只有掌握真本事,才有底气做到“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军队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学到手,把蕴含其中的道理学理哲理领悟透,努力转化为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要主动到矛盾多、困难大、任务重的地方去,在知重负重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素质,练就担当作为的真本事。

  军队党员干部的担当,突出表现在为了完成使命任务而甘于付出、勇于牺牲。杨根思为了守住阵地,抱起仅剩的一包炸药与敌人同归于尽;林俊德在生命最后时刻仍坚持工作,他病床前的笔记本电脑,记录着一名军队党员干部对使命的执着坚守。强军征程上,每个岗位都是战位,每项任务都是考验。军队党员干部要下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决心,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让先锋模范作用得以充分显现,感召和带动更多官兵为强军事业拼搏奉献。(岳才平)

责任编辑: 周文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