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今日辟谣(2025年9月12日)

来源: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时间: 2025-09-12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2025年9月12日

  辟谣:网传“法院警车接亲”系谣言!

  详情:近日,河南南阳网民郭某某为博取眼球、吸引流量,通过其社交账号发布方城法院警车在街上行驶的视频,并配文“婚礼车队接亲”,该行为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经南阳警方查证,视频内容实为方城法院开展执行行动时奔赴现场的画面。网民郭某某的行为涉嫌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方城县公安机关依法对其处以行政拘留的处罚。(来源:河南省网络辟谣平台、@天下南阳)

  谣言:重庆涪陵马武三岔路口天然气泄漏?

  真相:近日,有网民在互联网平台发布信息称“涪陵马武三岔路口,因天然气管道泄漏,大小车辆禁止通行”,引发关注。经涪陵区马武镇政府核实,当日上午,天然气公司对马武镇燃气主管道进行正常维护,属地相关部门和派出所对道路进行临时管控,并于2小时内完成施工并恢复通车,施工过程符合操作规范,未造成人员财产损失,网传信息系谣言。目前,属地已对该网民进行批评教育并督促其删除不实视频。(来源:“重庆辟谣”微信公众号)

  误区:过敏性鼻炎发作,扛一扛就过去了?

  真相:这种说法不正确。过敏性鼻炎如不接受规律治疗,容易发展为过敏性哮喘。由于鼻腔和气管相连,鼻部过敏症状若未得到积极治疗和及时控制,不仅可能引发鼻窦炎、中耳炎等局部并发症,还会累及咽喉部,诱发过敏性咳嗽。当病情进一步蔓延,累及气管与支气管,导致反复咳嗽或伴随胸闷症状,这在临床上被称为咳嗽变异性哮喘;而若出现明显喘憋、呼吸困难、支气管痉挛等表现时,则意味着疾病可能已经进展为典型哮喘。因此,规范治疗过敏性鼻炎是有效预防其发展为慢性哮喘的关键措施。(来源:“健康中国”微信公众号)

  通报:网警公布3起网络谣言典型案例

  详情:个别网民为赚取流量,通过虚构事实、旧闻新炒、造假摆拍等方式扰乱网络秩序,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公安机关网安部门深入推进“净网-2025”专项工作,现公布3起典型案例。

  1.刘某某利用AI工具编造虚假险情案

  近期,一网民在某互联网平台发布帖文称:“大连燃气管道泄漏引发爆炸,事故致3人死亡、6人受伤”。经查,发帖人刘某某为博取流量、吸引眼球,利用AI工具将旧闻进行翻炒,在互联网上发布,造成当地居民恐慌。刘某某被依法处以行政拘留。

  2.李某某虚假摆拍编造传播网络谣言案

  近期,一网民在某短视频平台发布视频称,“邻居老太太到其家中偷樱桃”,引发关注。后续“老人连续两天到别人家院子摘樱桃,被劝阻时还拿扫帚打树的主人”“偷樱桃老人报案说犯心脏病”等话题接续爆出,持续误导网民。经查,发帖人李某某为博取流量、吸引关注,让其岳母配合摆拍偷窃视频,杜撰虚假警情,后在互联网上发布。李某某已被依法处以行政拘留并处罚款。

  3.刘某某编造传播网络谣言案

  近期,一网民在某社交平台发布信息称,“某地爆发传染性疾病”,造成当地居民恐慌,产生不良社会影响。经查,刘某某为博取关注、吸引眼球,发布不实信息扰乱公共秩序,被依法处以行政拘留。(来源:“公安部网安局”微信公众号)

  通报:河南郑州通报2起涉汛情雨情“自媒体”账号违法违规典型案例

  详情:近日郑州降雨期间,个别“自媒体”账号为了蹭热点、博流量,拼凑剪辑、旧闻翻炒、移花接木发布不实信息,扰乱网络传播秩序和社会秩序。河南郑州网信、公安等部门强化联动,依法依规处置了一批“自媒体”账号,现将2起典型案例通报如下:

  案例一:自媒体账号“字节阿达”为吸引眼球,博取流量,将其他地区的旧闻视频拼凑剪辑后发布,误导网民关注和评论,扰乱网络传播秩序,造成不良社会影响。郑州网信部门联合公安部门迅速开展工作,经批评教育,该账号开办者认识到自身错误并快速删除信息,表示将不再发布类似信息,负面影响得到有效控制。

  案例二:自媒体账号“蓝布格”为博取流量,利用AI技术生成虚假暴雨视频信息并发布,误导网民,造成不良社会影响。郑州网信部门联合公安部门迅速开展工作,经批评教育,该账号开办者认识到自身错误并快速删除信息,负面影响得到有效控制。(来源:“网信郑州”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 贾玉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