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真真”聚焦:平凡人、平凡的岗位也能做出不平凡的事情
来源: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发布时间: 2022-03-05
5、这位初中毕业的农村妇女如何成为一名传奇的作家?
马慧娟来自全国最大的生态移民集中安置地——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在成为全国人大代表前,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以下是马慧娟的诉说:
我出生的地方是宁夏西海固的一个叫黑眼湾的小山村,那里四面环山,交通工具就是一头头毛驴。我从小喜欢读书,但因为贫困,16岁初中毕业就辍学了。就在我以为我要在土地上重复我父辈们命运的时候,20岁时我的老家黑眼湾迎来了移民搬迁政策,我和我的乡亲们走出了大山,来到红寺堡。这是电视剧《山海情》里闽宁协作模式的扩大版。
红寺堡是一片亘古荒原,因为靠近黄河,党中央在这里兴建了扬黄灌溉水利枢纽工程,把黄河水上扬了三百米,开发出更多土地,集中安置了23万移民,把这里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易地搬迁移民集中安置地,这项伟大工程也被称为新时代的红旗渠。在红寺堡,我和我的乡亲们因为党的好政策,因为黄河水的灌溉而过上了好日子。自1998年开发至今,红寺堡从“天上无飞鸟,地上沙石跑”到“平地起高楼,沙漠变绿洲”,从“借书比借钱还难”到农家书屋的全覆盖,无论是物质生活还是精神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如果说新中国成立后红旗渠的修建体现了战天斗地的中国精神,那新时期红寺堡的引黄灌溉工程则体现了党中央对困难群众的深情厚爱。在我们红寺堡,这么多年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共产党好,黄河水甜”。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移民区23万群众对党中央的感恩之情。
红寺堡用自己的发展,证明了闽宁协作模式的科学性。在这种模式的发展下,宁夏已经不是原来那个宁夏,西海固也已经不是原来那个“贫瘠甲天下”的西海固了。我们正在党中央的带领下,用自己的双手展现着新的中国精神、中国文化、中国力量。就拿我个人来说,一个初中毕业的农村妇女,因为移民搬迁政策让我走出闭塞的大山,走出狭窄的认知,能够重新阅读、写作,能够出版五本书、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能够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从黄土地走进了人民大会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