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今日“真真”聚焦:平凡人、平凡的岗位也能做出不平凡的事情

来源: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发布时间: 2022-03-05

  8、这位17岁入厂的焊接工如何成为大国工匠?

  姜涛来自革命圣地遵义,是贵州航天天马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的一名电焊工,同时也是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带头人。以下是全国人大代表姜涛的诉说:

  1972年,3岁的我跟随父母从黑龙江来到遵义,支援国家“三线”建设。从小耳濡目染老一辈“三线人”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历程,以及他们对待工作认真负责、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我。作为“三线”第二代航天人,1987年,17岁的我义无反顾投身到航天企业。刚进工厂时,我立志做一名好工人。为了练习手握焊枪的稳定性,我将自己的双手绑上了沙袋,每天进行6-7个小时的焊接训练,常常累得精疲力尽。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7个月的刻苦训练,我终于取得了常规需花两年时间才能取得的焊接合格证。

  35年来,我和我的团队一直从事航天产品的焊接工作。随着我们国家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从多个国家重大型号装备研制,到航天发射“一箭20星”,我们克服了无数的困难,硬是用手中的焊枪一次次攻克了数以百计的焊接技术难关,让焊缝探伤检测百分之百无缺陷。2015年9月,长征六号成功将20颗卫星送上了太空,创造了中国航天发射“一箭多星”的纪录,而这套起竖发射系统从零件到主体的焊接正是由我和我的团队完成的。

  我平时工作时的标配就是一把不离手的焊枪。35年来,我手持焊枪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用我手中的焊枪一次次超越自我,攻克国内焊接技术难关。我也很庆幸,成长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工作在“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尊重技能人才”的大环境中。也正是有了航天事业的空间和舞台,使我获得了“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成长为一名“大国工匠”。我亲手焊接的产品也多次接受党和国家的检阅,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强大。虽然我只是一名普通的电焊工,但我却将我的生命同国家的强大焊接在了一起,我感到无比的光荣和自豪。

  焊接时产生的火花绚丽而短暂,只有将这份短暂无限延长,才更有意义。过去人们常说“教会徒弟,饿死师父”,但我却担心的是我的技术不能更好地传承下去。我要将我在金属材料焊接以及大型结构件焊接变形及控制方面的知识和经验都毫不保留地传授给年轻的同志。依托“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劳模创新工作室”等平台,我先后培养了300多名优秀的焊接技能人员,他们很多人在各类技能竞赛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也成长为全国和省市级的技术能手,以及各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带头人。也正是有了这种精神和技术的传承,才能使我们的航天事业后继有人。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我也会继续加倍努力,发挥好人大代表应尽的职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做好技能传承,培养更多的“大国工匠”,为实现中国梦、强国梦贡献力量。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责任编辑: 王蓓蓓
030020040100000000000000011100001211597111